2025,为何选择液冷挖矿?

2025年07月21日

比特币如今已经突破12万美金,在比特币矿圈中,比特币的挖掘热情再次回到顶峰,对比上一次的挖掘火热市场,2025年的今天,比特币的挖掘又有什么不同呢?​

随着 ASIC 矿机算力不断提升(2025 年高阶型号将达到 860 TH/s 左右),设备散热成为影响挖矿效率的关键问题。液冷挖矿凭借其独特的散热原理,相比传统风冷方案展现出多项核心优势,不同矿机型号在适配液冷方案后,优势更加凸显。

一、散热效率呈数量级提升​

以蚂蚁矿机 S19 系列为例,传统风冷的 S19 Pro 算力为 110 TH/s ,功率 3250W,运行时依赖多组高速风扇散热。由于空气导热系数仅 0.026 W/(m・K) ,在夏季高温环境下,矿机核心温度常飙升至 70 - 85℃,极易触发过热保护,导致算力大幅波动。​

而采用液冷方案的蚂蚁矿机 S21 XP Hydro,算力高达 473 TH/s,功率 5676W 。其采用的浸没式液冷方案是当下主流的液冷方案之一,该方案使用的矿物油或专用冷却液,导热系数达 0.15 - 0.2 W/(m・K),是空气的 5 - 8 倍。实际应用中,能将矿机核心温度稳定控制在 50 - 60℃,即便在酷热环境下,也能保障算力稳定输出,大幅提升挖矿效率。​

二、显著降低能耗成本​

常见的神马矿机 M50,风冷设计下,风扇功耗占总能耗的 8% - 15%(单台矿机风扇功率约 80 - 150W) 。若大规模部署,仅风扇的年电费就相当可观。​

相比之下,采用液冷技术的 MicroBT WhatsMiner M66s,其搭载的冷板式液冷设备能精准对核心部件散热。同等算力规模下,这种液冷设备的辅助能耗(水泵 + 散热塔)仅为风冷的 30% - 50%。以 20 台矿机规模的中小型矿场为例,若选用 M66s 液冷矿机,每年可节省电费约 1200 - 2000 美元(按 0.05 美元 /kWh 计算) 。并且,液冷系统产生的余热还能回收利用,用于供暖或制备热水,进一步提高能源利用率。​

三、延长硬件寿命并提升稳定性​

阿瓦隆 A1566 矿机芯片在高温环境下运行时,电子迁移速度加快,元件老化周期会缩短 30% - 50%,导致设备故障频发。传统风冷模式下,矿机故障间隔(MTBF)通常为 3 - 6 个月。​

液冷方案通过精准稳定的温度控制,可将矿机故障间隔大幅延长。例如,采用液冷的比特大陆 Antminer S19k Pro,其采用的集成式液冷方案能实现高效散热。该方案下,矿机故障间隔能从风冷的 3 - 6 个月延长至 12 - 18 个月,大大降低设备更换和维修成本。同时,液冷系统无风扇高速运转产生的振动,可减少接口松动、元件脱落等机械故障,使算力输出波动率控制在 1% 以内(风冷通常为 3% - 5%),确保挖矿过程稳定可靠。​

四、优化场地利用与环境适应性​

风冷矿机因需保持 1.5 米以上间距保证空气流通,单位面积装机密度低,如常见的蚂蚁矿机 S19j Pro,单位面积装机密度通常为 10 - 15 台 /㎡ 。​

而液冷矿机可密集排列,像浸没式液冷的 WhatsMiner M66s,其所适配的浸没式液冷设备能让矿机在较小空间内实现高效散热,装机密度能提升至 30 - 40 台 /㎡,场地利用率翻倍。此外,液冷系统能有效隔绝矿机运行噪音,将噪音从风冷的 70 - 80 分贝降至 40 分贝以下,且无需开设大面积通风口,使得挖矿设备可部署在写字楼、居民区等对环境要求较高的场所,突破传统矿场的选址限制。​

五、适配高算力机型的未来需求​

随着 ASIC 芯片制程升级(如 3nm 工艺普及),单位体积的算力密度持续提升,风冷方案逐渐逼近散热能力上限。以即将推出的比特大陆的S21e XP Hyd 3U为例,其算力将超 800 TH/s ,传统风冷难以满足散热需求。​

成熟的液冷方案,能轻松适配这类高算力机型。例如比特大陆在研发下一代矿机时,便将重点放在液冷技术优化上,其研发的专用液冷设备能为高算力芯片提供强力散热支持,确保能为未来高算力矿机提供可靠的散热解决方案,保障长期挖矿的技术兼容性。​

需要注意的是,液冷方案的初期投入成本较高,如浸没式液冷单台矿机改造费用约增加 300 - 500 美元 ,更适合中大规模矿场(50 台以上矿机)采用。对于家庭矿工或小型部署,可优先考虑入门级冷板式液冷套件这类液冷设备,在控制成本的同时享受部分散热优势。​


推荐新闻

全局搜索